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10:01    次浏览
日前报道:原六合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徐亚俊涉嫌受贿被提起公诉。公诉人称,徐亚俊5年受贿财物共合计82万余元,笔数达30多次。徐亚俊在法庭上悔言:自己有美满的家庭,一切都毁在了自己手里。无论是从官职大小还是受贿数额看,徐亚俊案都不能算“惊人”,但此案舆论关注度并不小。他在庭审中多次表示,“社会风气就是这样,自己受贿也是被动的”。不认真反思己过,反而将过错都推给外界,其逻辑让人难以理解。被送上法庭还要怪“社会风气就是这样”,也把不少落马官员通病呈现在我们面前,即不知“反求诸己”。先贤曰:“仁者如射。射者,正己而后发;发而不中,不怨胜己者,反求诸己而已矣。”意思是,遇到事情应首先反思主观原因。习惯于查找主观问题,才能在不断“正己”过程中有所进步。如果总是用客观原因来开脱自己,永远也不会因教训而聪明起来。干部出问题往往从小缺点或小违纪开始,习惯于“反求诸己”,就能因改正错误迅速彻底而避免问题发展到悔之莫及程度。“反求诸己”也未必等自己有了过错时,看到别人犯事时自己也应以之为镜,以免步其后尘。反观问题官员腐败借口,实在令人感到荒唐。比如“逢年过节送钱送物已成潮流,你躲得了今天,躲不过明天,躲得了下级,躲不了同级和上级”;“看到别人都在弄钱,我不捞钱,感到孤独”;甚至有落马者说:“人家送礼上门,如果拒绝,就是脱离群众”;“行贿的人都是含着眼泪让我把钱收下的,我不收对不起他们。”……一句话:“社会风气就是这样,自己受贿也是被动的。”可他们忘了,“物必先腐而后虫生”。春秋时期,有人送美玉给宋国国相子罕遭拒。送玉者说:“以示玉人,玉人以为宝也,故敢献之”。子罕曰:“我以不贪为宝,尔以玉为宝,若以与我,皆丧宝也,不若人有其宝。”可见,无论在什么时代或处于何种社会风气中,主动权都永远在自己手里。关键就看你是“以玉为宝”还是以“不贪为宝”。“社会风气就是这样”,绝不是腐败的借口和理由。相反,越是潜规则乱纪,越需要“反求诸己”,保持法纪定力。领导干部中确实出了不少腐败分子,但更有孔繁森、牛玉儒、杨善洲、邹碧华等无数好干部。“反求诸己”尤其要看到干部队伍主流,见贤思齐,择善而从。以偏概全,把各种潜规则当成“社会风气就是这样”,只会因弃善从恶害了自己。有关部门也应对干部身上各种苗头性问题及时“咬咬耳朵”,帮助官员在“反求诸己”中严格自律。环境能够影响人,人也能够影响环境。每个官员都是政治生态组成部分,无论官职大小都应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,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才会越来越好。